“双减”教育裁员排名
2021-08-26 09:22:10
  • 0
  • 0
  • 0

转载,“双减”政策下多家教育机构被曝裁员,市值狂泻转型可有出路?

全球思想家委员会发布

BMR商学院

发布时间: 08-0614:18

教育培训行业的“裁员潮”似乎还在持续。

8月5日,有不少字节跳动员工在在职场社交平台发布字节跳动教育业务裁员消息。据报道,字节跳动旗下大力教育裁员,旗下瓜瓜龙、清北网校、你拍一等项目都开始实行N+2的补偿计划,部门人员转岗或投到新项目中。


图源:脉脉



此前好未来、高途也被传出大裁员的消息。7月30日晚,高途创始人陈向东发布内部信,宣告裁员成为必然。不过,对于是否出现“裁员潮”等问题,字节跳动、好未来、高途(跟谁学)并未作出回复。



无论如何,近年来教培行业正在拉开新序幕,相应地,曾经的某些现象可能也将成为历史。传闻中曾令俞敏洪落泪的“双减”政策威力着实不小,教育培训行业风声鹤唳,各教育机构也经历了一番震荡。



然而正如几年前的校外培训整治一样,2021年的“双减”也有可能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等待大大小小的教育机构的,也可能并不是一片坦途。



教育股遭遇“黑色星期一”



雪花开始崩落的时候大概是在7月23日,教育行业将发布新规的消息猛烈冲击股市,港股教育股、美股教育股遭遇“黑色星期一”,教育类中概股集体暴跌。



雪球数据显示,7月23日收盘,好未来狂跌70.76%、高途(跟谁学)跌63.26%、新东方跌54.22%,此外网易有道、瑞思教育、一起教育科技、掌门教育、新东方在线股价分别跌42.81%、40.53%、38.70%、35.22%、28.07%。



一日之间,好未来市值蒸发93.6亿美元、新东方蒸发59.5亿美元、新东方在线蒸发23.1亿港元、高途(跟谁学)蒸发15.48亿美元……上述9家教育机构一日合计蒸发市值191亿美元(港元兑美元按7月23日的0.1287汇率计算)。


图源:《商学院》根据公开数据整理



而在“黑色星期一”之后,教育股的股价走势也难以“抬头”,几乎全部遭“腰斩”。截至7月30日,已经有6家教育培训机构自新规消息以来(以7月22日计算)股价蒸发过半,其中有4家机构股价暴跌超过60%。

图源:《商学院》根据公开数据整理



对于“双减”政策带来的影响,以及未来发展方向问题,《商学院》向上述几个教育机构分别发送采访函。不过,截至发稿,新东方在线、好未来、高途(跟谁学)、猿辅导、一起教育科技、掌门教育、精锐教育等并未作出回应。



同时,新东方方面表示,“特殊时期想低调一些,就不接受采访了。”同时,瑞思教育也表示“不太方便接受采访”,只提到公司在5月底正式宣布品牌全新升级,并推出“然点科学馆” “瑞思海芽成长空间”和“瑞思研学”三大新品牌,未来将与旗下的瑞思英语和领峰教育共同致力于为教育用户提供多元综合的素质教育解决方案,“坚守素质教育主航道”。



此外,网易有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双减”政策是需要积极响应的,因为它其实是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是必要且及时的。对于网易有道而言,公司定位是一个多元化的智能学习公司,其确实有K12的业务,但是义务教育学科类业务只占总业务的不足30%,所以相较而言,网易有道在“双减”政策下受到的影响是比较小的。



“而且,在目前整体市场艰难的情况下,网易有道也因为公司定位等原因已经提前做了一些业务的升级以及合规方面的调整。”该负责人表示。



纷纷“蛰伏”



教育新规的“寒潮”来袭,各教育机构也陆续作出回应。《商学院》记者注意到,在短时间内各教育机构作出了相似的反应。



7月23日,瑞思教育率先发布《回复媒体报道》的公告,提及部分中外媒体报道中国监管机构正考虑制定涉及义务教育中学科类课外辅导的相关规定,并表示“规定尚未公布,本公司也未收到有关规定的正式通知。公司的政策是不对市场猜测发表评论” 。



新东方、新东方在线、高途(跟谁学)也纷纷跟进,发布了类似的回应公告。



到7月24日,《人民日报》发布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下称“双减”政策)的相关报道。各教育机构又迅速反应,发布了内容基本一致的微博声明。



新东方、好未来、网易有道、猿辅导、掌门教育等官方微博承诺:坚决拥护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双减”工作重要意义。同时,在今后工作中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坚守教育本质和育人初心,遵循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精锐教育也发布了类似的微博声明

图源:《商学院》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此外,各教育机构也纷纷发布《提供有关中国监管政策的最新信息》等公告,在所在交易所披露教育新规及其影响。



“双减”政策要求: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这也使得各教育培训机构不得不在监管要求内“蛰伏”。



据各教育机构公告内容,普遍看来,“双减”政策将对教育机构在中国的学科类课外辅导业务产生重大不利影响,而各教育机构将继续寻求监管部门的指导,在严格遵守所有法律法规的情况下改进运营。



资本“退潮”



教育概念股遭遇“黑色星期一”、投资者信心受挫、各教育机构一边表示响应政策一边昭告不利影响……此情此景难以想象,就在不久前,教育培训赛道还是资本宠儿,热度曾持续攀升。



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在线教育行业研究报告》,疫情下教育领域获融资最多,而其中在线教育最受资本青睐。2020年教育行业累计融资1164亿元,其中在线教育融资金额1034亿元,占比89%。



同时,该报告还指出,行业马太效应明显,资本向在线教育行业累计输送的1034亿元中,80%都流向了头部的5家公司。



另据企查查数据,截至2021年6月17日,全国范围内共有49万家教育培训相关企业,2021年以来已新增5.43万家相关企业。此外, 2020年注册量达10年来最高,共新增8.4万家。

在资本火热的情况下,不仅全国相关注册数量猛增,而且不少知名企业也纷纷开上市模式,并且迎来市值高峰。



据了解,除了新东方、好未来之外,大量教培机构均是在2019年以后才登陆交易所。其中一起教育科技上市于2020年底,掌门教育更是上市于2021年6月,距离教育行业新规发布不足2个月。



也正是在资本火热的2020年以及2021年初,各大教育培训上市公司市值被推向了高峰。雪球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新东方在线、精锐教育站上市值高峰;到2020年下半年,网易有道、一起教育科技也迎来市值高点;2021年初,新东方、好未来、高途(跟谁学)、掌门教育等紧随其后。



值得一提的是,于2017年上市的瑞思教育的市值高峰停留在2018年4月,但在2020年8月中旬,瑞思教育也迎来了第二波小高潮。



如今“双减”政策横空出世,教育培训行业一片哀嚎。对比不久前才出现的最高市值,各教育机构当前市值大多不及当初的一个零头,其中好未来、高途(跟谁学)、瑞思教育、一起教育科技、精锐教育等甚至市值不足巅峰时期的1成。

图源:《商学院》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除此之外,也有部分投资机构及时“抽身”。据多家媒体报道,今年一季度,高瓴资本清仓了好未来和一起教育,不过又重新买入少量新东方股份;老虎环球基金清仓了高途;景林则抛售所持的绝大部分好未来股票。



回首上市初期,对比上市发行价,这些教育概念股的股价表现也难以言好。



据了解,除了在港上市的新东方在线之外,大量知名教育机构发行价都在10美元左右徘徊,其中网易有道发行价达到17美元。然而,在或长或短的上市历程之后,这些教育机构的股价又普遍受重挫。



截至7月30日,曾经上市发行价较高的网易有道股价降至8.82每股美元,更多教育机构股价则在2美元附近徘徊。其中,新东方、瑞思教育、一起教育科技和精锐教育的股价分别为2.17美元、1.21美元、1.12美元和0.5美元,基本不及当初上市发行价的零头。


图源:《商学院》根据公开数据整理



转型掉头



此前,K12以及在线教育还是教育培训行业的热门赛道。



艾瑞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在线教育行业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在线教育行业市场规模同比增长35.5%至2573亿元,整体线上化率23%—25%。其中低幼及素质教育赛道、K12学科培训赛道在线化进程加快是在线教育市场快速增长的最主要贡献因素。



但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定,对学科类培训的限制、对超标超前培训的限制、对各种假期组织培训的限制等,都如锁链般套在了原本以K12教育为主要业务的教育培训机构身上。在此情况下,教育转型似乎成为不得不为的大趋势。



7月23日,中信证券发布研报称,建议学科类培训机构尽早转型、甚至转行。其判断认为,“双减”政策仅仅是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的起点,未来还有大量的潜在配套政策和持续的严格监管。



中信证券研报还建议,对于学科类机构,建议向高中阶段培训、素质类培训、职业教育,以及教育科技和教育信息化方面转型。同时,其继续建议投资人回避K9学科类机构,静待政策落地。


可以看到,原本在K12领域风生水起、在英语学科类数一数二的机构,都已经迅速行动起来,开始转型“自救”之路。


5月底,高途课堂成立了成人教育品牌“高途在线”,计划打造的课程体系包括考研、英语、财会、公考、教资、留学、管理、小语种等。7月初,好未来推出了成人教育品牌“轻舟”,覆盖考研、语培、留学三个领域;好未来旗下“励步英语”更名为“励步”,主打英文戏剧、口才、美育、书法等素质类产品,向素质教育方向靠近。7月底,猿辅导正式推出STEAM科学教育品牌“南瓜科学”,以“首个正式转型素质教育领域的教育科技公司”自居。在新东方官网上,各地分校自6月初起也开始招聘美术、书法方面的人员……


网易有道相关负责人则进一步告诉《商学院》记者,网易有道的定位是一个多元化的智能学习公司,其目标是坚持用科技去赋能教育,而不是单纯地去做一个义务教育的学科培训机构,“我们除了这不足30%的义务教育学科类培训业务,还有成人教育、素质教育、智能硬件板块,包括进校项目等其他业务板块。”


“这些细分赛道领域我们之前就有布局,很多业务在2017年甚至更早之前就已经开始布局了,而不是说有了‘双减’政策之后再立刻开始转型。而且因为我们智能硬件行业领先,成人教育的优势则是入局较早、有品牌力,所以目前来看我们也是有信心把这两个产品做得更好,同时扩大其他各产品的市场机会。”该负责人表示。


教育行业这几年


回顾近年来教育行业政策,实际上对于校外教培赛道也是不断收紧,随着市场需求的爆发而监管不断加码。


某知名教育培训机构内部人士对《商学院》记者表示,对于教育培训,不能单单从资本退潮、股价大跌等时间节点发生的事情就去唱衰这个行业。还是要以一个长期的眼光来看。其实对于长期关注这个行业或者在这个行业当中的人来说,“双减”政策其实并不是那么突然。


“最早在2018年的时候,政策方向就已经释放出很多信号了,比如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比如不要给中小学生造成过重的课外负担等等。包括后来每一轮的政策指导意见,都是在提醒部分不规范的现象。”该内部人士表示。


该内部人士指出,从长期的眼光去看,教育一定是有必要的。而在政策导向下,也是可以看到很多利好方向的,需要市场主体去慢慢摸索。


早在2018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就被认为是打响了2018年“校外培训”整治工作的第一枪。


接下来,针对校外培训的政策不断下发。2018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针对当前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有安全隐患、证照不全、超前培训、超标培训等突出问题,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关键环节入手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提出从根本上解决“培训热”问题。


3个月后,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应急管理部三部门办公厅又联合印发《关于健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若干工作机制的通知》,针对各地执法力量不足、监管手段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一系列具体措施,推动各地加快校外培训机构整改进度。


到2019年1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全国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整改工作进展情况的通报(截至2018年12月30日)》。数据显示,彼时全国2963个县(市、区)已启动专项治理整改工作。同时,此次席卷全国的校外培训整顿工作共涉及401050所,其中存在问题机构272842所,现已完成整改269911所,完成整改率98.93%。


而这场声势浩大的校外培训整改也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在2019年3月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写入了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专家表示,这在《政府工作报告》出现实属第一次。


经历了2018年轰轰烈烈的校外培训专项整治,在2019年,在线教育的发展也引起监管重视。


一方面,2019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规范面向中小学生、利用互联网技术实施的学科类校外线上培训活动,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


另一方面,在线教育的健康发展也得到监管鼓励和支持。同年9月,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发布《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希望扩大优质资源供给、满足多样化教育需求、推动线上线下教育融通、培育优质在线教育资源、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加强在线教育人才培养等。


到2019年12月,在为学生减负之后,给教师减负也被提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要求“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


疫情下的教育焦虑


提到近年来教育培训行业的政策趋势,不得不提的就是2020年疫情。也是因为疫情的影响,教育行业发展、市场需求以及教培政策的道路方向似乎都因此“拐了个弯”,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了一次“史无前例、世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教学实践。教育部启动“停课不停学”工作,开通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通过电视空中课堂保障没有网络或网速较慢地区学生的居家学习;全国1454所高校开展在线教学,103万教师在线开出了107万门课程,在线学习的大学生共计1775万人。


尽管如此,2018年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仍旧发挥着其不可忽视的威力。


2020年5月,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提出的“坚决禁止应试、超标、超前培训及与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要求,教育部办公厅印发 《义务教育六科超标超前培训负面清单(试行)》,为各地查处培训机构超标超前培训行为提供了具体依据。


同年6月,教育部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印发关于《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的通知,通知强调,要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服务行为,化解校外培训收退费纠纷,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020年8月,教育培训行业更是政策密集出台。其间,中央网信办、教育部联合启动涉未成年人网课平台专项整治,彼时,百度、腾讯、今日头条等40余家学习平台皆被查处;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教育收费管理的意见》的通知;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联合开展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强调要重点整治学习教育类网站平台和其他网站的网课学习板块推送网络游戏、低俗小说、娱乐直播等与学习无关的信息问题……


此外,2020年10月,教育部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对校外培训机构利用不公平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权益违法行为开展集中整治的通知》,针对校外培训机构利用不公平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权益违法行为开展集中整治。


可以看到,在校外培训行业需求旺盛、资本火热的情况下,大量违规乱象也随之出现,而监管则一步步加以监督和引导,2021年也延续此态势。



2021年初,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长陈宝生指出2021年工作的重点是大力整顿校外培训机构,重点整治唯利是图、学科类培训、虚假广告等不良行为。



紧接着,各种疫情、培训、减负、在线教育、缴费、广告宣传等等与校外教培相关联的政策文件密集下发。

图源:《商学院》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行业百态冲击不断,而合规无疑是永远的“主旋律”。在漫长又趋势清晰的政策导向下,各教育培训机构也需要一步步在政策动向中调整方向。



教培进入“冰川期”



自古以来,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近年来还催生出校外教培行业的繁华。如今,“双减”政策下发,教育培训行业也将因此遭遇巨变。



对此,柒财智库高级研究员毕研广指出,此次“双减”政策直接影响的教培机构,比如:猿辅导、作业帮、新东方、学而思等都将要面临行业转型,因为这类教培机构几乎直接命中“双减”政策。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虽然“双减”政策给教育培训行业作出了大量细分规定,但政策依然是以导向为主,并不是“一刀切”,并没有全部叫停一切培训。



此外,毕研广还提到,教育培训行业和市场较为关心的是备案制度改审批制度问题,已经备案审批的,按照规定重新审批。“所以,有些机构认为自己有过备案肯定能通过审批,但这种自信也许是非常盲目的。某行业曾经也被给出过备案审批的政策,但是这个行业到‘死’也没看到被审批通过一家。”



强化培训收费监管方面,“双减”政策要求通过第三方托管、风险储备金等方式,对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进行风险管控,加强对培训领域贷款的监管,有效预防“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发生。



对此,毕研广指出,教培机构设置“托管账户”,让教培机构缴纳一定的“风险准备金”。但托管账户并不是银行开户,托管的决定权和账户开立流程由央行来决定,目前只有证券、期货市场能够开立。所以,教培行业想开具“托管账户”的最终决定权,以及是否能开立是掌握在金融监管手中。



毕研广认为,九成的教培行业进入了“冰川期”,家长一定不要抱有“这家机构没问题”的心理继续给孩子续费。因为在整治过程中,原有的教培资格以及行业资格全部为“废纸一张”,需要重来。所以不要轻信教培行业对未来的承诺,凡事要三思而后行。



“总之,教培行业需要放弃一切幻想,放弃一切捷径,脚踏实地的去做。从政策上看,不排除未来会根据该‘双减’政策出具更为细致、更为具体的执行层面的相关意见。也就是说,政策还有再进一步细化的可能。”毕研广总结道。



寻找新方向:非学科类培训也不一定“安全”



一方面,教育培训行业逢巨变,大量K12业务、学科培训业务都受到限制,但另一方面,政策的清晰也给各教育培训机构带来了新方向。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机构被分为两类,一类是学科类培训机构,一类是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进一步明确学科类培训和非学科类培训的范围,既有利于监管部门依法监管,也有利于培训机构根据政策规定思考机构的未来发生,是退出还是转型。



“根据‘双减’政策,学科类培训机构的营利空间被全部‘堵死’。对于已经上市的校外培训机构,如果主营业务就是学科类培训,那么将面临退市或者转型进行非学科类培训的选择;而如果还有非学科类培训业务,那需要剥离学科培训业务,这将对培训机构的经营产生巨大影响。”熊丙奇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熊丙奇指出,虽然“双减”政策允许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登记为营利性机构,可进行资本化运作,可在节假日、双休日与寒暑假期开展培训。但是,如果非学科类培训也制造家庭的焦虑,增加学生的培训负担,未来,对非学科类培训也实行和学科类培训一样的监管办法,将极有可能发生。



“尤其是,我国已决定把体育、美育纳入中考,并逐渐提高体育中考的分值,把体育上升为与语数外科目分值一样的第四主科地位。针对这一变化,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应试体育以及校外体育培训热,这已经遭遇家长和舆论的质疑,认为增加学生的压力和家庭的负担。如果资本进入非学科类培训领域,意图把非学科类培训做大,等待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必定是和学科类培训机构一样的从严监管措施。”熊丙奇预测道。



“为此,就是校外培训机构转型进行非学科类培训,也要转变营利理念,应以公益心态而非过度逐利心态做非学科类培训。”熊丙奇表示。



(编辑:石丹;校对:李英卓)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