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思想祛神唯物
2023-01-04 06:28:11
  • 0
  • 0
  • 0

转载,出处,原标题:法国启蒙思想家们的核心主张是什么?

常见问题

作为启蒙运动核心的法国,更是出现以梅叶(1664—1729)、孟德斯鸠(1689—1755)、伏尔泰(1694—1778)、狄德罗(1713—1784)和卢梭(1712—1778)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他们在启蒙运动中起到关键的作用。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思潮,随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一种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思想文化运动,史称“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实质是资产阶级的发展,在思想文化领域领导的反封建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



文艺复兴所带来人文主义精神,打破了封建宗教对欧洲人民的思想禁锢,自然科学和艺术在这一段时间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发和发展,科学家们揭示看许多自然界的奥秘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同时封建专制主义和教会思想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越来越大,越来越明显,资本主义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由此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史称“启蒙运动”。而作为运动主战场的法国更是风起云涌。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主战场并非偶然,其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条件。首要原因是法国封建专制制度在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爆发了全面危机。17、18世纪的法国在路易十四的领导下,虽然达到了鼎盛时期,但却埋下了巨大危机,君主贵族为追求享乐,大兴土木,剥尽民众脂膏;同时四处引爆战争,路易十四在位期间先后与荷兰,西班牙等国交战,造成军费膨胀,财政岌岌可危,不得不转嫁与课税上,使得法国民众更是苦不堪言,饿殍载道,据一份文件记载,法国贫苦农民“吃野草,啃树皮,像苍蝇一样地死亡”。经济危机催化和加深了政治危机。路易十四公开宣布“朕即国家”,独裁横暴。路易十五当政后,王权衰落,国政混乱,专制王朝日暮穷途,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军队和警察残酷镇压此起彼伏的农民暴动和城市起义,社会矛盾异常尖锐。而在思想文化领域,反动的天主教会肆无忌惮的推行文化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迫害“异端”,摧残科学。天主教会的反动神权统治,激起进步人士的强烈反对,除此之外,自然科学的发展和海外文化的影响,直接导致了启蒙运动。法国深厚的政治、经济、文化根源,先进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博大的思想渊源,使得法国成为全欧洲启蒙运动的主战场。法国启蒙思想家先进的思想主张更是使得法国之所以能跃居欧洲启蒙运动的巅峰。

一. 启蒙运动的开路先锋——梅叶18世纪的法国,最早向封建专制和它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进攻,从而成为启蒙运动开路先锋的,是一个造反的天主教神甫,他就是梅叶。梅叶(1664—1729)出生在法国香槟省的一个农村纺织工人的家庭里。他自幼在宗教学校里读书,毕业后,根据父母的心愿成为了一名乡村神甫。四十年的乡村神甫工作,使得他长期和农民生活在一起,亲眼目睹了农民的悲惨生活和教会的腐败,对其思想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这种经历不仅使得梅叶在任职期间不畏强暴,坚决维护穷苦劳动人民的利益,经常同当地的大主教和封建领主发生冲突。在临死前的几年里,他将对教会和封建专制的憎恨,化为《遗书》,给予封建制度和教会以致命打击。《遗书》一书中,梅叶对基督教义的重要信条,诸如“原罪”、“上帝存在”、“神三位一体”、“神迹”等逐条进行深入的批判,他揭露说基督教纯粹是为权贵服务的骗术;富人和权贵互相勾结,为自身的利益而迫使人民从事繁重的劳动;统治阶级又与教会串通,通过牧师欺骗、愚弄人民,而这种不合理制度的基础则是“土地和财富的私人占有制”。梅叶在书中公开宣传自己是“无神论者”,是“共产主义者”,宣传要“用神父的肠子做成绞索,把世上一切达官显贵都统统吊死、绞死”。这句感情色彩强烈的名言由于《遗书》的传播而广为人知,其对后期的法国启蒙思想家们有着巨大的影响。伏尔泰、狄德罗、爱尔维修(1715—1771)、达朗贝(1717—1783)都曾拜读而受启发。1793年,法国国民公会通过为梅叶在“理性的殿堂”好、建立雕像的提案,赞扬他在抨击宗教神学反面“对人类立下了莫大的功勋”。梅叶我要去批判了封建专制本身的不合理和他所造成的社会苦难,揭露了封建专制统治的反动本质,他认为财产的私有是产生各种社会祸害的根源,因此,提出建立公有制的“自由公社“的理想社会。可见,梅叶不仅是18世纪法国最早的启蒙思想家,又是18世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开路先锋。二. 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孟德斯鸠(1689—1755)是18世纪上半叶杰出的法国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社会政治理论和法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他出生与波尔多附近的一个资产阶级化了的贵族家庭。青年时期曾在天主教的拉托利会学院受过古典教育。1716年继承了伯文“孟德斯鸠男爵”的封号和波尔多市法院院长的职务。但孟德斯鸠个人兴趣不在于官场事务,而是醉心于哲学、历史、法律和文学等。1726年他卖掉院长一职,专门从事学术研究的著述。1728年至1731年,他开始到奥、匈、意、德、英等国作学术旅行,考察。1731年,回到法国老家进行整理和著述工作。孟德斯鸠的出身和经历对他的社会历史观点和政治观点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而巨大的影响。1721年出版的《波斯人信札》是体现其政治思想主张的第一本重要著作。书中孟德斯鸠假托两个在欧洲旅行的波斯人彼此之间以及他们同朋友、爱人等的通信,从各种不同角度猛烈抨击和辛辣地讥讽当时法国腐朽没落的封建专制统治和风俗习惯,间接号召对国家制度进行改革。这本书的出版立即轰动法国,使得孟德斯鸠成为法国文坛的知名人士,也因此得罪了官方当局。而出版于1734年的《罗马盛衰原因论》是孟德斯鸠的另一部著作。它是一本严肃的历史著作,书中孟德斯鸠通过对罗马历史演变更替原因的探讨,颂扬了共和制度的优越性,尖锐批判了专制统治,并论证了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以及风俗习惯等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从而扼要阐述了自己的社会学理论和政治主张。而孟德斯鸠最为重要,影响最大的著作,是他在晚年于1748年出版《论法的精神》。这是他27年来辛勤探索的最后成果和理论总结,其不仅仅是一本法学著作,其内容涉及社会历史领域的各个方面。在这本著作中,孟德斯鸠全面系统的阐述了自己的社会历史观,揭露和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和反动的在天主教会,并提出一系列政治、法律理论。其中以政体分类论和三权分立学说最为显著。三权分立学说是孟德斯鸠根据英国的经验,在拜读洛克《论国民政府》中分权学说后,取其精华而形成自己的三权分立学说。他的本意是希望法国的君主政体既能保持其威严,有不会蜕变成专制制度,然而其三权分立学说实际上代表了正在处于上升阶段的资产者的利益,因此路易十五并未采纳他的建议,反而是在后世为绝大多数的资本主义国家所适用,尤以美国为最。孟德斯鸠是一个通晓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一生勤于写作,著述甚多。他对启蒙运动的最大功绩,是在猛烈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僧侣主义的基础上,建立了进行资本主义政治变革的比较系统的社会政治学说,具体规划了资产阶级国家的政治模式和各项基本制度,特别是三权分立学说的建构。孟德斯鸠的学说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产生巨大影响,特别是在后世,他的法律理论为欧美一些国家所采用,成为资产阶级国家的一些基本宪法原则。三. 启蒙泰斗和领袖——伏尔泰在法国启蒙学者中,伏尔泰(1694—1778)是公认的一位领袖和导师。他是哲学家、史学家、政治家、诗人、小说家、剧作家。伏尔泰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思想革命中积极活动了60余年,他可以说是随着运动发展的进程,几乎从头走到底。伏尔泰出身于巴黎一个富有的公证人家庭,在耶稣会的大路易学院接受过良好的古典教育。因抨击时政和不甘受到贵族的欺辱,曾两度被送入巴士底狱,并在1726年放逐国外。而后客家英国3年,在那段时间里,伏尔泰醉心于洛克的经验哲学和牛顿的自然科学原理。回国后写成《哲学通信》,1734年秘密出版,书中赞扬了英国的政治制度,主张信仰自由,成为“投向旧制度的第一课炸弹”而被查禁,遭到当局的追捕。为了躲避追捕,不得不逃亡至偏僻的小城西雷,并在那里生活了十五年,期间他广泛地研究了哲学、历史、自然科学和温馨,并写下许多的著作,其中最重要的有哲学和科学专著《形而上学论》、《牛顿哲学原理》,历史名著《路易十四时代》,喜剧《凯撒之死》、《穆罕默德》,长诗《奥尔良的处女》以及哲学小说《查第格》等。这些著作都围绕着一个共同的主题,即宣传和完善他在流亡英国期间确立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批判宗教迷信和封建主义。1745年,国内政治气氛有所缓和时,伏尔泰重返巴黎,但不久又因冒犯路易十五而离开,1758年定居于法瑞边界的佛尔纳。而在那里,他开始同年青一代的启蒙思想家联系。他热情支持百科全书派的斗争,利用通信与法国知识界和欧洲著名人士联系,殷勤接待各国民主人士,他家成为欧洲进步舆论的中心和反封建专制、批判宗教狂热的圣地。在那里,他也写成许多的著作,譬如历史著作《彼得大帝治下的俄罗斯史》,哲理诗《里斯本的灾难》,哲学小说《老实人》、《天真汉》等。在伏尔泰的著作中,蕴含着他鲜明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反封建反教会的政治纲领。哲学上,他率先在法国提倡和宣扬洛克的经验论和牛顿的机械唯物主义,承认世界的客观存在,为法国反封建提高哲学武器。他还用“自然神论”这种特殊的唯物主义,以文学的形式对宗教迷信和教会统治进行无情的批判。政治上,伏尔泰广泛吸收各国的理论精华,特别是英国和一部分的中国政治思想,提出“开明君主制”的理念,建立英国式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理想王国。同时伏尔泰捍卫个人自由,认为自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自然权利,毕生宣传平等,提倡理性,抨击封建专制。在教育上,伏尔泰同样有自己的理论,他提倡“自由人”教育。在他认为,社会罪恶的根源在于愚昧无知和缺乏教育,因此他认为发展教育,启蒙愚昧,培养具有“健全理性的自由人”是身为一个启蒙学者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建议培养一个“健全理性的自由人”就必须消灭宗教狂热和愚昧无知,要注重科学知识的学习。虽然伏尔泰在哲学、政治、教育等方面有着先进的一面,当他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他对人民群众抱有很大的偏见,认为政治权利及国家领导权应该由少数人即富人掌握。伏尔泰这位启蒙运动的领袖和导师,受到法国人民的敬重。1778年路易十五死后,84岁高龄的伏尔泰再次回归巴黎受到首都人民的热烈欢迎。在伏尔泰去世后,1791年法国立法议会决定将他的遗体移至巴黎名人公墓。移葬那天,10万人执绋,60万人护灵。其柩车上大书“他教导我们走向自由”。四. 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卢梭法国启蒙思想者中,最为激进的就是卢梭(1712—1778)。卢梭出生于日内瓦一个钟表匠家庭,他祖先是法国血统,由于信奉加尔文新教(路易十四执政时代,加尔文教为政府所取缔),而逃避到日内瓦。那是日内瓦是个民主政体的共和国,因此卢梭以自己是日内瓦的公民而自豪。卢梭降生是母亲去世,在姑妈和奶妈的抚养下长大。幼年时期,由于家庭情况,未受到系统的教育。他的启蒙教育就是与父亲一起读小说和历史作品。10岁时,父亲与法国军官发生争执而被迫离家出走。卢梭送至以牧师家里住了两年,学习了拉丁文,而后又送到雕刻匠家里当学徒,最后不看受辱而逃走,进行长达13年的颠沛流离,这期间卢梭得到华伦夫人的帮助和保护,这使得他有一个安宁的栖息地和良好的自学环境,他开始勤奋学习,在数学、天文、哲学、文学等各门学科都有所涉猎,同时还对启蒙思想家洛克、伏尔泰等人的著作进行研读。1741年,卢梭到了巴黎,被引进“上层社会”的“沙龙”,结识了许多著名启蒙学者,如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霍尔巴赫等,同时也了解了所谓贵族的奢华生活。那段时间的经历使他同情下层群众的疾苦,厌恶上层社会的奢靡。1749年,卢梭应第戎科学院的悬赏征文,写下《科学与艺术》一文而获奖,文中卢梭提出文明进步造成人类堕落和社会苦难的新奇观点,在思想界引发长期的争论,卢梭也因此声名鹊起。1753年,卢梭再次应第戎科学院的征文题目,撰写他最重要的理论名著《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书中卢梭着重阐述了私有财产是万恶之源,宣传自由和不平等是不可剥夺的“天赋人权”的资产阶级政治观,如此反叛的作品最终虽未得奖,然而在1755年在荷兰出版后,却轰动了整个欧洲。1761年至1762年,卢梭有相继发表了极有影响的三部重要代表作。1762年的《社会契约论》在启蒙运动中首次提出“人民主权”论,强调统治者不履行契约,不顺从民意,人民则有权利推翻专制统治,这位资产阶级提供了反封建专制的理论依据。1761年的书信体小说《新爱洛绮丝》,谴责了封建等级偏见在青年婚姻问题上所造成的恶果,表达了资本主义的婚姻观。而1762年的《爱弥儿》是一部教育哲理小说,它尖锐地批判了腐朽的封建教育,提出资产阶级自然教育的主张。卢梭的为人和论著为封建统治者所忌恨,将他看作危险的异端,在《爱弥儿》出版后,巴黎法院立即下令当众焚毁,逮捕作者,卢梭因此受到通缉而逃到国外。直到1770年为法国当局赦免,才定居巴黎,而后靠抄乐谱孤苦为生。风烛残年之际,写下自传性著作《忏悔录》。卢梭自小寄人篱下,当过学徒、仆人、伙计、随从,并像乞丐一样送进宗教收容所,相较于其他的作家而言,卢梭拥有丰富的流浪生活经验。而长期的流浪生活使他目睹了广大下层人民在封建专制制度下遭受到的种种苦难,尝遍人间辛酸,这种特殊的生活履历,使得卢梭的学说中带有强烈的人民性。卢梭也因此建立了一个代表18世纪法国平民和小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体系,其核心就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社会不平等、倡导人民主权论的激进民主主义思想。卢梭因此成为一个最坚定无谓的反封建斗士。在哲学方面,卢梭有其局限性即未能摆脱唯心主义和宗教上的有神论思想,但其社会政治思想是杰出的,特别是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更是成第三等级中中下层群众的理论旗帜,并在后来的法国大革命一度成为支配地位的革命思想。虽然卢梭在孤独中去世,然而其死后,在大革命期间,其遗体以隆重的仪式移葬于巴黎名人公墓,和伏尔泰墓并列。如今法国国民议会的大厅里,竖立着卢梭的半身像,面对着华盛顿和富兰克林。五. 百科全书派中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狄德罗法国启蒙运动进入高潮的重要标志,是著名的《百科全书》的编辑和出版。《百科全书》,全名是《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和工艺详解辞典》,其有狄德罗亲自主编,先后有30余人参与编撰,撰稿人多大160人以上,其中著名人士有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启蒙主将,霍尔巴赫、爱尔维修等哲学家,达朗贝、毕丰等自然科学家,魁奈、杜尔阁等经济学家还有马孟德尔和博马舍等文学家等等,历时20余年才完成。狄德罗(1713—1784)是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百科全书派的领袖人物、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战斗的无神论者,还是著名的作家、戏剧家和艺术评论家。他出生于朗克里城的一个富裕的手工业家庭,早年在家乡的一家教会学院读书,后来到巴黎第一流的学校路易大帝公学就读。19岁时就获得文科学士学位。毕业后,他带着“初生牛犊”的精神来到巴黎,在那他认识了他一生的另一半,并接受了主编《百科全书》的工作。在《百科全书》的编辑工作上,狄德罗不畏艰难,坚持战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在法国最为混乱危险的时刻,都未曾放弃,一边坚持编辑,一边还要与教会和官方做斗争,其为《百科全书》奉献了毕生的精力。《百科全书》自1751年第一卷问世,到1772年才出齐,而后孔多塞等人有续编补遗5卷和索引2卷。《百科全书》汇集了当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也团结了思想领域一切反封建战士。他用科学成果对抗宗教神学,用民主思想反对专制统治,宣扬理性主义、人道主义和唯物主义。因此,该书的出版引起了宗教界的极端仇恨,遭到专制政府的野蛮查禁。虽然如此,但在以狄德罗为首的百科全书派,团结奋斗,英勇斗争下,冲破重重禁令而完成这部巨作。《百科全书》如一部“战斗机器”,一门“大炮”一般,从各个领域,向一切旧制度、旧传统、旧观念发动猛烈轰击,成为法国大革命的先声。狄德罗博学多才,著述甚多。卢梭称他为“本世纪以为唯一的奇才”,伏尔泰称它样样都内行的“万事通”,在把主要精力用于编撰《百科全书》外,还单独发表许多的著作。譬如1749年发表的《盲人书简》,宣扬了唯物主义和无神论。他也因此被捕入狱。此后,他又发表了《关于物质和运动的哲学原理》、《达朗贝和狄德罗的谈话》等哲学著作,还有如《修女》、《宿命论者贾克》,戏剧《一家之主》、《私生子》和《拉摩的侄儿》等文学著作。这一系列著作中,他论述了一系列唯物主义哲学思想,表达了坚定的无神论观点,并以此为武器,猛烈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反动教会,宣扬新兴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原则,为即将到来的革命制造舆论。狄德罗的一生都为《百科全书》而战斗,都为无神论,反封建反教会事业而战斗。其无愧于百科全书派之领袖。


国启蒙运动是十八世纪法国的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它的斗争对象是封建专制制度和它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势力。

启蒙运动是法国大革命的前夜,它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为西方后来的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整个西方近代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关键的影响,最终使法国走进现代文明发达国家行列。

中文名启蒙运动外文名Siècle des Lumières指导思想理性主义代表人物卢梭,孟德斯鸠,伏尔泰等人地 点最先在英国,后在法、德继续发展影 响为革命奠定了基础性 质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发生时间十八世纪

目录

1 运动简介

2 代表人物

3 历史条件

4 特点介绍

运动简介编辑 播报

“启蒙思想家”是一些革命式的人物。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所谓权威,大力揭批唯心主义宗教社会的欺骗,讥讽那些不劳而获“过着大脚生活”丑恶世袭文化的人(14世纪法国上层社会盛行穿大鞋,越富足越贵族鞋子越大,有的垫草后长达半米)。他们首先对法国当时存在的旧生产关系,以及宗教派别观、自然观、价值观、道德观、社会现状、社会制度等,都做了无情的批判。他们受前辈英国思想家、哲学家、学者弗兰西斯·培根影响,多数持唯物主义世界观点。培根一生写过很多书,主要有《学术的进步》《新工具》《科学价值的增长》等。

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时代,随着资本主义与封建专制主义矛盾的不断深化,法国人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反对封建统治与教会特权的斗争也迅速展开。法国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后,在欧洲历史上出现的第二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就是启迪和开导人们的反封建意识,给尚处在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与希望,反对蒙昧主义、专制主义和宗教迷信,打破旧的传统观念,传播新思想,新观念。

代表人物编辑 播报

进步思想家对封建意识形态发起全面批判,企图使人们的思想从传统偏见、神学教条、天主教会和专制政权的压制下解放出来。在十七世纪自然科学和哲学成果的基础上,启蒙学者认为,正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一样,人们也能够凭理性的力量发现有关自然、人类和社会的法则,谋取世俗的幸福;他们以理性、宗教容忍和进步的观念向保守现状的旧观念进行冲击,反对一切禁锢思想和压制自由的教条和制度。

法国启蒙运动倡导人伏尔泰的故居

法国启蒙运动倡导人伏尔泰的故居

其中最进步的思想家们,主张宗教上的无神论、哲学上的唯物主义、政治上的民主政体、经济上的自由放任。启蒙思想涉及宗教、哲学、伦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史学、美学等各个领域,出现各种学说体系和许多著名代表人物,如英国的阿迪生(Joseph Addison,1672-1719)、斯蒂尔(Richard Steele,1672-1729)、斯威夫特、彼普(Alexander Pope,1688-1744),德国的门德尔松(Moses Mendelssohn,1729-1786)、莱辛、赫尔德,意大利的别卡里阿、维科,美国的潘恩、杰弗逊、富兰克林,俄国的别林斯基、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

但运动的中心在法国,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以及狄德罗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起了显著作用。运动影响深远,当代人即已开始使用“启蒙时代”的概念,以表示同“黑暗的中世纪”对立;法文、德文、英文原文均含有“以光明驱逐黑暗”之意。启蒙运动作为成熟的反封建、反教会的进步思潮登上了历史舞台,不仅为未来的政治革命制造了舆论,而且为法国创建了高度的精神文明。广义上的启蒙运动则不限于欧洲和北美,而是世界性的普遍的历史现象。

让·雅克·卢梭

最激进的、对法国大革命影响最大的启蒙思想家要数民主思想的代言人让·雅克·卢梭(1712~1778)。卢梭出身于日内瓦(瑞士名表故乡)一个钟表匠家庭,青年时长期过着贫苦流浪生活。他认为,人类在自然状态即原始时代本来是平等的,不平等的根源在于出现了私有财产制度。卢梭的思想核心是主张平等,但他并不主张回到原始社会里去,他是要求均衡贫富,保护小生产者的利益。卢梭的学说反映了小资产阶级的情绪,具有革命的动因。他的观点比较容易被当时各阶层所认同,以至于以后对工农大众革命、对大资产阶级开明进步等有着深远的影响。


卢梭

卢梭在1761~1762年间,写了《论科学与艺术》、《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新爱洛绮丝》等。

卢梭当时提出了“公意”概念,“公意”是集道德与政治于一体的公共利益意志。“公意”是法律与主权的来源,“公意”的公共利益性是建立社会的基础。他认为,如果个体意志之间的碰撞使建立社会成为必要,那么,个体意志之间的一致则使建立社会成为现实可能。主权不外是公意的运用,所以就永远不能转让;主权者(个体的人)既然只不过是一个集合体的存在物,所以就只能由他自己代表自己;权力可以转移,但是意志却不可以转移,平等权力丧失的社会不是公意社会,不合理。一个社会契约并没有真的否弃个人,不是否弃,只是做了有利的交换。这种交换在于获得一种稳固的生存,从而代替了生活在以前政治状态中不确定的生活方式;而在当时道德自由代替了自然的独立。为了使公意真正成为公意,它就必须独立于任一个体意志,必须另有一个独立存在,这个存在就是“公共的善”,是不断文明化的美德。

伏尔泰

在卢梭之前,整个“启蒙运动”的始祖要首推法国人伏尔泰(1694~1778)。他被后人尊称为“法兰西思想之王”,启蒙运动的旗手。


伏尔泰

伏尔泰出生于巴黎一个法院公证人家庭,生活条件优越。他天资聪慧,从小就热爱文学,3岁能背诵文学名著,10岁上中学,12岁能作诗。中学毕业后,迫于父命曾进入一所法科学校学习,但他立志当文学家,后来便成为一名无业文人。以后成为一位多产的作家、剧作家、史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宣传家。

伏尔泰是其笔名,伏尔泰原名叫弗朗梭阿·马利·阿鲁埃。他自小目睹了法国专制制度的残酷和腐败,即在幼小心灵中埋下了反封建的种子。成年后,步入文坛,他的作品和演说以尖刻和激昂地反封建制度和反教会思想而著称。人们评说伏尔泰的思想之快和语言之炽热,犹如闪电和天火,早期作品辛辣地讽刺了王室和贵族的糜烂腐朽。

1717年,他因写讽刺诗影射宫廷的淫乱生活,被投入巴士底狱关押了11个月。在狱中,他首次以“伏尔泰”为笔名创作了悲剧《俄狄浦斯王》。出狱后,该剧的公演使他一举成名。他还以史诗《同盟》赢得了“法兰西最优秀诗人”的桂冠。

1726年,伏尔泰因遭诬告再次入狱,获释后被逐出法国,从此开始了他大半生流离失所革命的心路里程。

他前往英国,考察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深入研究洛克的哲学著作和牛顿的科学成果,形成了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主张和自然神论的唯物主义哲学观点。三年后他回到巴黎,积极开展启蒙宣传。他先后创作了歌颂民主共和制度的历史剧《布鲁特》和反对宗教狂热的悲剧《查伊尔》。

1734年,他的第一部哲学名著《哲学通信》(又称《英国通讯》)出版,首次系统地向法国人民介绍了英国的政治、哲学、文学、科学和宗教的状况。该书一出版,就像“投向旧制度的一颗炸弹”,立即被当局查禁并当众焚毁,伏尔泰也被迫离开巴黎。此后,伏尔泰进行了多方面的创作活动,在哲学、科学和文学等领域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出版了史学名著《路易十四时代》,书中系统地论述了关于实行开明君主制度的政治主张。

1755年,他在法国和瑞士边境的佛尔纳定居下来。此后,他继续写作,发表了哲学小说《老实人》、《天真汉》等不朽名著。此后,各地群众自发到佛尔纳“朝圣”,人们纷纷捐款,找最优秀的雕塑家为伏尔泰塑了一尊大理石半身像。随着启蒙运动的进一步深入,伏尔泰的声望越来越高。

1778年2月,这位84岁的启蒙泰斗重返阔别多年的巴黎,公众对他的欢呼致敬远远超过对帝王形式上的礼遇,伏尔泰被巴黎人民作为伟人迎进了巴黎。当时巴黎全城轰动,巴黎剧院首演他新写的悲剧《伊兰纳》,演员们在舞台上抬出了他的大理石半身像,并为它举行了加桂冠仪式。这一年5月30日,他在佛尔纳因病与世长辞。伏尔泰死后,先是葬于香摈省一个小礼拜堂内。

1791年法国大革命期间,人民把他的遗骸运到巴黎著名的先贤祠重新安葬,当时他的柩车(灵柩车)上写着这样的句子“他教导我们走向自由”。

伏尔泰创作了许多著作,他反对封建专制、反对宗教迷信,宣扬自由和平等的原则,主张人们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思想核心是自由与平等,这对当时的封建等级制是一种反抗。他主张建立一个在“哲学家”开导下、依靠资产阶级力量的开明君主制度,这个制度有着言论自由、人身(权)不可侵犯,等等。伏尔泰反对天主教会,谴责或抨击那些教士的贪婪和愚民学说。称教士是“恶棍”,教皇是“禽兽”,要“粉碎这个邪恶势力”。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光辉灿烂的时代。在当时众多的思想家中,伏尔泰是公认的领袖和导师。他博学多识,才华横溢,著述恢宏,在戏剧、诗歌、小说、政论、历史和哲学诸多领域均有卓越贡献。他一生反对专制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自由平等和君主立宪制。伏尔泰的作品文笔犀利,妙语连珠,人们争相传诵,各国反动派千方百计加以查禁也无济于事。虽然他希望避免革命,主张温和改革,是启蒙思想家的右翼,但最终还是以其思想启迪民众的心智,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孟德斯鸠

启蒙运动中孟德斯鸠这个出身于“穿袍家族”的波尔多市最高法院院长,写了一本讽刺专制制度的书《波斯人的书信》,他告诫国王:“如果君主不能给自己的臣民创造幸福的生活,反而想压迫和毁灭他们,那么,服从的理由就没有了。”


孟德斯鸠

孟德斯鸠的思想着重于政治制度的改革,他用三十年时间写了《法的精神》一书。提出了意在确保自由的三权分立制,即立法权、行政执法权、司法权。他的学说是仿英国君主立宪制,目的是限制王权,他的主张与伏尔泰比较吻合。

狄德罗、魁奈、梅叶

启蒙运动中还有一些中产阶级利益的人物代表,像狄德罗、魁奈。

狄德罗

狄德罗

狄德罗是《百科全书》的主编,他大量吸收和传播当时哲学家们的新思想,许多观点尖锐地抨击专制制度和教会的黑暗,宣扬理性主义、人道主义和唯物主义。是“百科全书派”的重要人物。

魁奈是“重农学派”,认为一国财富的主要基础是土地和农业,要繁荣就得改革农业。反对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要“听其自然,听其自为”。他的经济学反映了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强烈愿望。

代表农民利益的思想家是梅叶,他是乡村教师,他反对领主和教会对农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因而遭到迫害。他死后三十年,才出版了遗作《遗书》,这部著作宣传了唯物论和无神论,并向上帝、国王和富人宣战。他号召农民起来向暴君和王权作斗争,削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

康德

主要思想:人是目的。他强调人的重要性,提出人就是人,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

康德康德

伊曼努尔·康德生于1724年4月22日,1740年入哥尼斯贝格大学。从1746年起任家庭教师4年。1755年完成大学学业,取得编外讲师资格,任讲师15年。在此期间康德作为教师和著作家,声望日隆。

从1781年开始,9年内出版了一系列涉及广阔领域的有独创性的伟大著作,短期内带来了一场哲学思想上的革命。

康德的一生对知识的探索可以以1770年为标志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前期主要研究自然科学,后期则主要研究哲学。

前期的主要成果有1755年发表的《自然通史和天体论》,其中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

在后期从1781年开始的9年里,康德出版了一系列涉及领域广阔、有独创性的伟大著作,给当时的哲学思想带来了一场革命,它们包括《纯粹理性批判》(1781年)和《实践理性批判》(1788年)以及《判断力批判》(1790年)。“三大批判”的出版标志着康德哲学体系的完成。

历史条件编辑 播报

这是由法国特殊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是法国社会矛盾特别尖锐的产物。具体地说,主要原因有三:

条件一:社会基础

法国是欧洲各国中封建统治最顽固、最反动的堡垒,是封建制度的最高典型,法国社会中第三等级与特权等级之间的矛盾特别尖锐,而封建制度的危机又空前严重,这就为启蒙运动的出现提供了社会基础。

条件二:阶级基础

法国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加强,形成了一批既有经济实力,又有文化教养的新兴阶级的代表,为启蒙运动的掀起提供了阶级基础。

条件三:科学依据和理论实践经验

教权势力的顽固和疯狂,迫使思想家抛开宗教外衣,投向公开的理性宣传,而近代科学的兴起和英国革命的成功,则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实践经验,从而使法国的启蒙运动成为欧洲之中心。

特点介绍编辑 播报

综述

声势浩大的法国启蒙运动一经兴起,就具有鲜明的特点。

总述:提倡理性而非外界权威来判断一切事物;把批判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为革命准备了思想条件;是一次意义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

目标明确

启蒙思想家的锋芒所向十分明确,即反对王权、神权和特权,努力改变旧制度,建立新体制,各个启蒙思想家之间虽然存在着分歧和争论,但只要涉及到封建专制统治与反动的教权势力,他们总是采取共同行动,而且每个启蒙学者都根据各自研究的领域,积极宣传“理性”与科学,始终把主攻目标对准专制王朝与天主教会。


法国启蒙运动

他们高唱“理性”的赞歌,向往“理性的王国”,提倡用理性作为衡量一切、判断一切的尺度,把封建专制制度比作漫漫长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逐现实的黑暗,消灭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强调只有科学才能使人正确认识自然,破除宗教迷信,从而增进人类的福利,实现美好的自由、平等、民主的新社会。

思想一致

启蒙思想家都有基本相同的哲学理论作为指导思想,这就是怀疑论、自然神论和无神论。在启蒙思想家中,虽然多为自然科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文学家,而哲学家只占少数,但他们的思想和理论却在启蒙运动中起着主导作用,那些虽没有哲学著作的启蒙学者,也奉行着大体一致的哲学信仰,而且在启蒙运动的不同发展阶段上成为批判宗教神学的有力武器。

怀疑论成为启蒙运动准备阶段的思想先导,而自然神论则成为启蒙运动发展阶段的思想家的标记,无神论则把启蒙运动推向更高的成熟阶段。正是在这种哲学思想的指导下,才使启蒙运动经久不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哲学革命成了政治革命的先导,并使启蒙运动具有明确的行动纲领。

行动坚决

启蒙思想家都正视现实,认真思考,联系群众,不畏强暴。他们深入社会,细心观察,对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独立思考展开无情抨击,提出了理想社会的蓝图,为之进行不息的斗争。他们以人民自居,以宣传群众,启迪民智为己任,为使群众改变旧观念接受新思想,他们出版专门的学术、理论著作外,还出版了普及性的通俗读物,还运用小说、戏剧、诗歌等文艺作品让更多的下层群众了解新观念。

因此,不少启蒙思想家都是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多面手,例如伏尔泰,不仅著有哲学著作,还发表了大量的史学著作、文艺小说、戏剧和诗歌,堪称为启蒙运动的导师和领袖。这些思想家,常常冒着上断头台、坐牢和流放的危险,为追求正义、向往光明而贡献出自己的全部智慧。启蒙运动虽然有种种共同的特点,但在如何改变封建制度上,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别,反映出各派思想家的不同政治主张。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